李中东:信心比貂儿值钱
李中东:信心比貂儿值钱
《理财师》杂志出品人 李中东
作者简介:李中东,《理财师》杂志出品人,中国金融理财业的传播者,“金融理财新工场”创建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担任《时代财富》、《当代金融家》等多家财经媒体总编。
本文内容为作者应专栏之邀,独家授权发布。邀请各界名家开设专栏,为读者提供趣闻博见。敬请读者关注更新。(点击进入李中东专栏)
想想北方人,凡是在史上爆发过的富户,多会留下个什么气势恢宏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什么的,而人家江南富豪,是从门脸上看不出来的,只有进得门去,方见庭院深深,雕梁画柱。
一入冬,便进入了东北人火热拼貂儿的季节。
钱夫人手下两位来自那疙瘩的员工都对貂儿过敏,但却症状迥异。小伍每提起貂儿都会一脸悲戚:老家那些当年的同学如今都人人“貂得一”了,自己这些年在外边算是白混了。其实,小伍两个月的收入就足够买得起一件上好的貂儿。
小陆提起貂儿来却有些言语悲愤:看看那些人,不分老少,不论男女,即使月收入不过1000来块的,拼死拼活攒它两年也要弄个貂儿穿在身上,真真穷人斗富。她庆幸自己这些年在外边混了,否则说不准也会貂儿上身。
小伍是公司老人儿,本来小陆初来乍到时与小伍收入差距悬殊,如今却相差无几了。当然这与貂儿无关。小伍怎么都觉得自己是穷人,抱怨多行动就少;小陆总觉得自己注定就是富人,眼下不过是在走过程,行动多抱怨就少。工作状态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貂儿穿在别人身上与自己何干?看来,貂儿只有穿在自己身上才与别人相干!东北人对于显摆的解释是“穷家富路”,出门在外,一定要把能动换的钱财全背在身上。钱夫人曾亲眼得见一东北爷们在北京一家熟食店里得瑟地掏出厚厚一沓钱,最后只抽出其中的两张付账,夸张的动作还要配以合适的音色“咋那便宜呢”。没人会因此相信东北人个个都是贼大款。想想北方人,凡是在史上爆发过的富户,多会留下个什么气势恢宏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什么的,而人家江南富豪,是从门脸上看不出来的,只有进得门去,方见庭院深深,雕梁画柱。钱夫人只是痴痴地想:貂儿在东北会像黄金一样成为硬通货吗?
周围朋友中最近与钱夫人谈论三件事的人居多:一是买字画的,二是买黄金的,三是开银行的。做技术公司出身的谷总本来与艺术毫不沾边,偶尔在谈论艺术时都要在前面不屑地加上一个定语“所谓”,如今他突然间对“所谓的艺术品”——书画产生了兴趣,看来是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送礼时方便,因为价值不好确定,人家收礼时心里估量的是最高值,万一出事时定罪可取市场最低值,可高可低不是;出境时便携,万千财富,一纸书画,“说什么财富若纸?哪张人民币不是更脆弱的纸!”;升值幅度大,只要买的真,买的对,一张是一张。
张总则计划大买黄金,一克是一克。他即将从一家大国企的领导位置上退下来,之前好东西见多了,终觉黄金最质朴。他只买实物金,因为“要给两个孙子留点什么”。钱夫人因此觉得金价还有戏,因为像张总这样之前只要权利的主儿,如今开始要黄金传代了,权力若金,黄金无价呀。只是钱夫人不解的是:不是说盛世收藏乱世藏金吗?如今什么世道?!
要说钱夫人见过的最有创业激情的人就数孙老了,孙老如今八十有三,印尼华侨,早年间从家族继承了大笔遗产,如今非要嚷嚷着开银行。金融要对内开放的信号一出,他那浑浊的老眼就再放异彩。尽管各种来路的人堵着他的门伸手要投资,他却铁了心要挺近金融业。即使不断有人告诉他如今银行业竞争激烈,民营资本在银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绕,他却只一语回应:“知道吧?开银行,抢钱呢! ”那略带颤抖的声音落下,夹杂着干咳的开心笑声响起。
有人向钱夫人打探,说许久没有小钱先生的信息了。小钱先生两三个月前一直在为升学苦恼呢。在小钱先生的初中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家长受教育程度成反比。钱夫人和钱先生都不幸毕业于名牌大学,小钱先生没能逃脱“规律”。眼看着临近中考,小钱先生决定找个补习学校封闭苦读。一个月时间补习费花掉了三万多块,小钱先生的成绩最终上升了100多分,他也因此上了培训学校的宣传榜。被邀请谈及经验,小钱先生也是一句话:“我终于理解了时间就是金钱呢。 ”
眼下呢?小钱先生放弃了钱先生最初为他报考的重点中学,转而“下嫁”了一所普通老教会中学,因为他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每年交10万块银子给那个所谓的中外合作办学。拜赐金钱的力量,如今小钱先生终于懂得埋头苦读了。钱夫人长舒了一口气:当初肯出那三万块补习费,哪里是在赌什么分数,分明是为赌小钱先生的信心。
信心比貂儿值钱。